愛國奮鬥

王振義院士:“一門四院士”👧🏻,師徒接力攻克白血病

愛國奮鬥

王振義2.jpg

在醫學科學界🦹🏻‍♀️🧎🏻,曾經獲得201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王振義院士先後培養出陳竺院士、陳賽娟院士🤵、陳國強院士🦼,“一門四院士”被傳為佳話🙌🏿。在上海血研所🚨,師徒接力攻克白血病,讓中國聲音傳向了世界📧♻。

上世紀80年代👩🏼‍🦱,日本“愛情偶像劇”《血疑》在中國熱播,無數觀眾在驚嘆生死不渝愛情的同時,也了解了白血病的兇險。白血病的種類很多🚶🏻‍♂️‍➡️🧑‍✈️,它是一種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素有“血癌”之稱🈴,其中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又是臨床表現最為兇險的一種類型,患者得病後死亡率極高。

同樣也在這個時期,一項奇跡卻發生了,沐鸣2娱乐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王振義教授,用獨創的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方法🎶,救治了第一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病人。同年🤦‍♂️✊,有24位這樣的患者得到治療🦥🤳🏽,完全緩解率達到九成多➛。

此後,奇跡一個一個誕生,生命一個一個得到搶救,王教授的治療方法也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並被推廣應用🕘。

如果把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比喻成已進入了死亡的黑暗地帶👱🏼🙆🏽‍♀️,那麽,王振義教授的這套治療方法就像在黑暗中劃過的一道彩虹🚵‍♂️,他讓病人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太陽⇾,將生命之光重新點燃🤵👭。

國際著名癌症研究權威Richard教授稱這一研究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果🥷🏼。國際著名癌症專家Warrell對此給予高度評價🤏🏽🧞,稱“這一結果為基礎研究轉化為臨床應用樹立了典範” 🎓。

1994年,王振義教授在胸前掛上了國際腫瘤學界最高獎——凱特林獎的獎牌;2009年美國“臨床指南”將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方法定為規範性治療方案。

2011年,已86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教授被授予國家最高科技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為他頒獎🐞。

實例 凋零小花 重新綻放

小女孩的身體越來越沉,越來越沉,她慢慢閉上了雙眼,她要告別人間,走向天國。她得了一種叫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她發著高燒,她在出血👱🏿🥓。她看見了天空一片漆黑🧚🏻‍♀️,大地上的生命完全被黑暗所籠罩。

她來到人間僅僅只有5年♻,她將離開深愛她的父母🚠,永別生命、陽光和希望🐅。

黑暗中小女孩隱隱約約聽見父母在哭泣👮🏼‍♀️,聽見很多親人在呼喚她的名字……

一天過去了,又一天過去了,第七天🧗🏿,她仿佛看見一道彩虹劃破長夜,太陽冉冉升起,萬物生機盎然。

慢慢地🌟,她睜開了眼睛💂🏽,朦朧中看見一位穿著白大褂的慈祥長者正在向她微笑🤣。她從鬼門關又走了回來🧚🏻,她的病症已有了顯著的好轉🛒,一個月後她臉色紅潤,病症達到完全緩解。

這位慈祥的長者🙆🏼‍♂️,就是王振義教授。他采用了一種世界上獨創的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方法👬📀,給了她第二次生命。

24年過去了,這位從天國路上走回來的小女孩,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畢業,已變成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大姑娘👱🏻‍♂️,現在一家國際著名製藥公司擔任藥物研發員。當得知王振義教授獲得了國家最高科技獎後🚴🏿,她專程從浦東趕到瑞金醫院,向王教授表示祝賀🌂。她對記者說:“當時,自己還小6️⃣⚰️,聽媽媽說🍜,病危通知單已開出來了,家裏已經徹底絕望了👩🏻‍🦽,是王教授采用了一種全新的研究成果挽救了我的生命🤕。這次王教授能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是實至名歸,我和家人衷心祝願王教授幸福快樂,健康長壽😹!”

當她離開醫院時🚥,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記者望著她漸漸遠去的背影🫄🏼,豁然有了一種感觸🤽🏽‍♀️,24年前,一朵含苞的小花在病魔的摧殘下快要凋零,是王教授妙手回春⚒,才使她能夠綻放得如此美麗。而她只是王教授救助過無數個快要凋零花朵中的其中一朵。

成果 誘導分化 開創先河

喜氣洋洋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禮堂正在隆重舉行2001屆畢業典禮🌙,校長喬治·魯普宣布授予王振義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榮譽科學博士學位🙅,此刻👨‍👨‍👧‍👧🟡,全場掌聲雷動😯。王振義教授也成為了我國第一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您的工作不僅指出應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治療一種特異的疾病𓀂🤱,而且更新了可以應用單一藥物通過誘導分子治療癌症的概念🔖。”這是喬治·魯普校長對王振義教授的評價⛹🏿‍♀️。

誘導分子治療癌症是一個全新的💪🏻,從來沒有人用過的方法。早先👨‍🍳,王振義在文獻中了解到,白血病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發生逆轉,能分化為正常細胞;還有一種13順式維甲酸的分化誘導劑來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受到啟發後,王振義教授獨辟蹊徑🧏🏻,采用逆向思維來攻克這一疾病,並獲得成功🂠,論文在國外《血液》雜誌發表後🥘,引起國際血液界強烈震動🧑🏿‍⚕️👨‍❤️‍👨,並由此掀起誘導分化研究的新高潮𓀈,該論文截止2010年5月已被廣泛他引達1713次。

王振義教授比喻說:“關於腫瘤細胞,就像自己的孩子中有一個變壞了🪓,我是打他呢?還是教導他呢?過去的治療方法就是腫瘤細胞一定要殺掉它🧑🏼‍🔬。就給它使用有毒的藥物,毒死它,這就是一般治療腫瘤的方法☁️,就是用化學藥物的治療🦶🏻,叫化療。化學藥物有一個缺點,不僅是把腫瘤細胞毒死了,正常細胞也受到了嚴重的損害👰‍♂️🧚🏽。而我們對這個治療方法的研究,是叫誘導分化👩🏿‍💻,就是勸導他不要做壞人⚀,做好人,棄邪歸正🫳🏼🧚🏼‍♂️。”

很快,誘導分化方法先在國內推廣👩‍⚖️🛒,後又在國際上推廣應用🧑🏻‍🦳,並取得理想的效果。據統計,這種病例的早期完全緩解率達到85~90% 🧑‍🦯,而且這種方法副作用少🧑🏻‍🦯‍➡️、不抑製造血、不引起出血、使用藥物口服、價格低廉,每30顆藥物,可以服10天⚔️🤹🏻‍♀️,費用只有人民幣13塊。這不僅為過去被認為治療困難🤌🏼、死亡率高、費用昂貴的急性白血病找到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而且還為腫瘤可以通過誘導分化治療的理論和治療途徑提供了一個成功的範例。目前,王振義教授和他的團隊還配合應用砷劑及化療方法,使這種病的患者5年存活率高達95%🧑🏻‍🚀,成為第一種可以治愈的急性白血病。因此,王振義教授也被世界醫學界譽為“癌症誘導分化第一人”。

至2018年,瑞金醫院主持的大規模臨床實驗顯示🍄,在優化方案的基礎上🎾,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生存率達93%🚵🏽‍♀️🥵。

理念  廣博慈愛 追求卓越

王振義教授能取得世界醫學界公認的成績,是和他成長的環境🪔🏀、所受教育和個人的追求密不可分的。

1924年11月30日♙,王振義出生在上海,祖籍江蘇興化,在8個孩子中他排行老三🛤🤾‍♂️。父親是在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安平保險公司任襄理。家境較為殷實🤾🏿,家教甚嚴。家庭對孩子們的要求是😆,虛心好學、誠實做人🆘、要有專業特長。

王振義畢業於上海法租界所辦的薩坡賽小學⛸👱🏻‍♂️,1942年從震旦大學附屬中學畢業並被免試直升進入震旦大學。1948年⚰️𓀍,王振義從震旦大學醫學院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因成績優異,留在廣慈醫院(瑞金醫院前身)擔任住院醫師🎚👩🏻‍✈️。

學生時代王振義接受孔孟之道“仁者愛人”思想的熏陶,在大學時受到了“仁濟慈愛”宗教思想的影響,工作以後一年,新中國成立,他又受到了要“為人民服務”和“救死扶傷”思想的教育。所以,在他的世界觀裏,作為醫生一定要有愛心,要盡可能地救治好病人。他的信念也是和瑞金醫院一貫倡導的“廣博慈愛、追求卓越”的理念一脈相承的。

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王振義於上世紀50代在血栓和止血研究領域已初露鋒芒。1953年🦵🏽,他在臨床中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病人在平時沒有出血症狀,但在拔牙等小手術後會出血不止。他翻閱了大量文獻💂🏿‍♂️,了解到血漿中凝血因子的高低值是出血的關鍵,一般實驗室檢驗無法發現,需要用凝血活酶生成試驗😌👎🏿。但做該試驗時,需要將矽膠塗在玻璃管壁上➖。當時國內無此材料。一向喜歡鉆研的他用石蠟代替矽膠,成功地在國內首先確立了這種檢測方法,並作出診斷,解決了這種不明原因出血的診斷和治療問題。

此後,王振義一發不可收🙋🏿,隨著研究成果的不斷出現,他開始在國內外權威科技雜誌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論文🏝,他與其夫人合譯由Stefanini編寫的《出血性疾病》一書🧑‍⚖️,是當時國內唯一一本有關出血性疾病的參考書。他與李家增🤌、阮長耿🧀,以後又有王鴻利、韓忠朝👼🏽、宋善俊參加主編的《血栓與止血》已成為我國在這領域中的代表性專著🤷‍♀️,並被不斷再版。

正因為他在血液病治療和科研方面不斷取得成果,他贏得了無數的鮮花和掌聲🚶‍♀️。最近😊,還有一個找了他30年的病人終於和王教授見面了👸🏼。她小時候患了一種血液病昏迷了,是王教授的準確診斷與精心治療終於使她化險為夷。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找到王教授☹️,但是🌈,孩子的父母一直心存感激🆎,一定要找到王教授並當面表示感謝:“孩子已經成家立業🫵,在一家襪廠工作,我們想送幾雙襪子給王教授🐳,務必請您收下。”

王教授拿著幾雙襪子很是感動:“這是醫生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這幾雙襪子我要好好珍藏。”

育人 慧眼識才 桃李天下

在一間比較簡陋的實驗室裏,王振義教授正在精心指導他的兩位研究生。他從實驗設備的用處🐽💐、實驗步驟😔⛓、實驗數據記錄等最基本的知識一一講起,並親自動手做示範給他倆看。晚上,他又為他們講解國際上最新的醫學科技動態👴🏻👎🏿,同時指導他們學習專業英語。

這兩位學生是王振義教授在1978年首期招收的研究生。一位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教授。另一位研究生就是後來成為陳竺妻子的陳賽娟。陳賽娟現在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血液研究所所長。

這兩位院士夫婦不會忘記,是王振義教授手把手指導他們進行血液病理生理的實驗,幫助他們補習專業外語,指導、修改他們撰寫的科技論文😐。正是王教授的精心栽培和他們的刻苦努力,使他們在血液研究領域脫穎而出。1984年,王教授力薦陳竺夫婦赴法國留學🛕🧙🏻‍♀️,正當他倆在法國學成並做出成績的時候,陳竺夫妻接到導師王振義從國內發出的信:用誘導分化法臨床治療白血病獲重大突破🌑。這是世界上第一例用全反式維甲酸成功治愈的白血病患者。陳竺興奮不已👲,對妻子說:“臨床藥物的成功,需要得到機理研究的支持,才能具有普遍意義。我們回去和王教授會師!”

1998年💂‍♀️,夫婦倆拜謝過了挽留他們的法國老師,回到了祖國,繼續在王振義教授的指導下開展研究工作,並最終開辟出一片令人矚目的基因研究新天地🍓。

“我只是陳竺夫婦成長過程中一個階段的老師而已,他倆的成功是‘機會’加‘智慧’。我一直以這兩名學生為榮,看到學生超過自己,這是當老師最大的安慰。”

王振義教授先後擔任過內科基礎🥫、普通內科學🚧、血液學、病理生理學等教學工作,已培養了博士21人,碩士34人🔕。每當他的學生說起導師時都充滿著感激和敬佩。

“973”最年輕的首席科學家陳國強也是王教授的得意門生,那時寫論文還沒有到用電腦的年代,導師一遍遍修改,陳國強就根據修改的內容重新整理🥁、抄寫🌽。王教授前前後後改了10次,近2萬字的論文,陳國強就重新整理、抄寫了10篇。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次交流,導師誨人不倦、甘為人梯和對科學認真負責的精神深深印在陳國強的心中🏊🏻‍♀️,激勵著陳國強向更高、更險的醫學高峰邁進。陳國強現已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沐鸣2娱乐副校長🧍🏻‍♀️、沐鸣2醫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成為了我國在血液病研究領域響當當的人物。

“我深深懂得👱🏿‍♂️,這些成績是站在我的導師王振義、陳竺兩位院士的肩膀上🫒,在同事們的支持幫助下取得的🧜🏼‍♂️。今後🤹🏿🍐,我將在血液病研究領域作出更大的努力🙎🧖🏻‍♂️!”

讓賢 愛才用才 事業為上

“一代更比一代強,這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王振義教授說,“當一個人處於科研頂峰的時候,接下來可能會走下坡路🎫,所以當自己在拋物線剛下降時就應該退下來,讓賢給下一代更強的人來替代自己的崗位🧒🏿。這樣,這根線就會一直朝上而不會向下滑去👩🏻‍🦱。這對整個事業的發展會更有利👨‍🚀。”

這就是王振義教授提出大膽提拔人才的拋物線理論。

1991年👩🏽‍🎨,陳竺在《血液學》上發表論文,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闡明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發病原理和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的作用機製。國際專家評價,這是使人感到震驚的同一研究小組又取得了驚人的發現。

王振義教授看在眼裏喜在心裏。他認為🧑🏼‍🚒,陳竺的學識、才能、氣度🤏,一定能夠把血研所帶到新的高度和輝煌🛌🏽。幾年後🧗🏼,王振義教授主動提出來把代表中國血液學研究最高水平的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的位置交給42歲的陳竺🐯。

王振義教授說:“現代醫學科技發展得非常快,我的理論和管理已經快要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了💃🏽,我繼續呆在這個位置👨‍👧‍👧,血液所就會走下坡路。陳竺他們在歐洲最著名的血液學實驗室經過最前沿和系統的訓練❣️,他們從分子生物學的理論高度來對白血病進行研究🥩,科學需要機理的證明,而這正是向癌症發起最高層次的挑戰。陳竺非常有進取心🤜🏽,是世界一流的人才📯🧖🏼‍♀️,交給這樣學生我放心。”

一時間,王教授惜才♓️、愛才👩🏿‍🚒、用才的故事在血液所傳為美談👰🏻‍♂️。現在🙃🤽🏽‍♀️,血液所從王振義教授初創時的40平方米發展到今天總面積達3600平方米的三個樓面👨‍🔧✫,先後成為上海市、衛生部🐟、教育部的重點實驗室、上海市“重中之重”重點學科、“211”工程重點建設專業、上海市領先專業,乃至2001年成為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100余項國家級課題✭,約80余項省部委級重大課題🧑‍🔧,14項國際合作課題等🛣,共獲得科研經費約達1億元人民幣。2010年4月,血液所宣布發現抗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藥物的作用靶點。這是白血病研究又一重大發現。

事實證明,王振義教授當初主動讓賢的舉動是正確的。他提出的“拋物線”理論得到實踐的論證🅿️。

獨創 開卷考試 教學相長

在一間小會議室,有一排醫生坐在一起,作為“監考”看著86歲的王振義教授“考試”。

這是一場開卷考試,題目是“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

這是醫院最近遇到一個比較罕見的病例👩🏿‍⚕️🧑🏻‍🔧。只見王教授打開電腦,一邊講解一邊用PPT演示🏌🏻‍♀️。

發病原因🥾,臨床表現,臨床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良性和惡性的區別🚵🏿‍♂️,治療效果,之間關系🚦,如何分類等等◼️。一張張圖表🤙🏻,一個個數據呈現在“監考官”面前👨🏽‍🚀。然後“考官們”提問,王教授再作回答。2個小時後,考試結束。下周🧗‍♂️,“監考官”再出題目🧗,王教授再參加“考試”。

每次出的題目都是一些臨床上遇到的“疑難雜症”,王教授的回答都是國際上最新的解決方案☺️🦋、成果或進展。

“考試”結束後👨,醫生們會帶著U盤,把王教授親自做的PPT拷貝到U盤上,然後作為最新教材應用到實際治療中去。

“血液病的種類很多,既有共性的問題,又有個性上的差異,現在,科技發展得非常快,我們一定要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他們作為臨床醫生會遇到很多難題👳🏼‍♂️,我就通過現代方法幫助他們查找國際上最新的動向和治療方法,這樣既可以節約時間少走彎路👰🏽‍♂️,對我本人也是一個學習提高的過程。”王振義教授的一席話,說出了他用獨創的“開卷考試”方法,幫助臨床醫生有針對性地診斷和治療一些“疑難雜症”病例。

在王振義教授的電腦上👩🏿‍🎤,儲存了很多他曾被“考”過的病例,這些都是他通過互聯網查找到的最新論文🧯、資料𓀄,再經過他的理解、整理,做成PPT🧖🏼,通過“開卷考試”方法,最後奉獻給了“監考官”們。

一位曾得到過王振義教授幫助過的醫生感嘆:“王教授可謂是功成名就🚁🤙🏻,但是他卻馬不停蹄,還在為血液病的治療和研究工作殫精竭慮,他不計個人得失💆‍♂️,甘為人梯的精神讓人肅然起敬。”

家庭 共同誌向 共勉提高

圓桌前大家圍坐在一起🛒,一杯酒👧🏻🔬、一句話、一段情🫵🏽、一份愛;談論工作🧾、交流經驗🫲🏻➝、互通信息、共勉提高。每逢過年🔒🧑🏻‍🦽‍➡️,王振義教授的家庭成員都會聚在一起,大家其樂融融👲🏽,構成了一幅歡樂的“全家福”🏌️‍♀️。

王教授家有三個兒子,一個孫子,3個孫女👋🏻。老大在一家與藥品研發有關的公司當經理,老二在浦東南方基因中心搞研究工作,老三是醫學博士🍜,現在美國哈佛大學從事醫學教學和科研工作,老三的太太是美國針灸醫生。在孫輩中,除了孫子在沐鸣2學經貿,畢業後在一家投行工作外🐎,3個孫女中一個已經成為了瑞金醫院的醫生✡︎🔇,另兩位都在美國大學讀醫科。王教授的夫人謝醫生,在記者采訪前不久不幸已過世,她原來也是著名的兒科醫生,被譽為“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方法開拓人之一”🤸。

一家人有了共同誌向,也就有了更多共同的語言✍️。

“我們家教比較嚴🔷🧑🏻‍💼,在讀書無用的年代裏,家父還督促大家要多看書、多學習,我也沒有少受家父‘戒尺’的懲罰,正因如此,當恢復高科後我能夠順利考上大學。父親自強不息的精神給我們下一輩產生很大的影響🈵。”老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他父親充滿了敬仰和感激📮。

在王教授家客廳裏,記者看到在沙發的上方掛著一幅色彩素雅的牡丹畫,起名為《清貧的牡丹》。

王教授向記者介紹說:“這幅牡丹看上去不是大紫大紅,表達的是清靜向上😛,高貴淡雅。我們為人做事也應該像這幅畫那樣👨🏽,對待事業要有勇攀高峰的決心✊,對待榮譽和地位要清靜淡雅,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這是王振義教授對人生的感悟和真實寫照,也是他對每一位家庭成員提出的殷切期望和要求。

采訪結束,記者在回編輯部的路上,突然想起了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誌⤵️,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饑渴、疲勞4️⃣,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

對照《大醫精誠》,從醫60余載的王振義教授做到了,他就是當代的“蒼生大醫”,他被授予國家最高科技獎榮譽稱號當之無愧!

如今,94歲高齡的王振義院士仍奮戰在臨床與科研一線,談及熱愛的事業依舊興致勃勃🐂。

如今,站上了轉化醫學高地的上海血研所正在進一步迎難而上🏂,陳賽娟院士說,希望世界醫學界未來能聽到更多來自上海🙆🏽、來自中國的聲音⭐️。隨著國家轉化醫學中心(上海)落戶瑞金醫院,陳竺院士表示,“上海方案”的成功經驗必將啟發攻克更多惡性血液疾病🐇,如M2b型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將眾多生命殺手“繩之以法”。他們的目標是👮🏿‍♂️,努力爭取在2025年使我國惡性血液病患者的5年生存率較目前提高50%,到2035年,基本攻克血液系統惡性腫瘤🍅👩‍👧‍👦。

顧偉民
新聞中心
沐鸣2娱乐专业提供🛻:沐鸣2娱乐沐鸣2🥍、沐鸣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娱乐欢迎您。 沐鸣2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