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力量”
“她”榜樣|甘於平凡——走近“教書育人獎”一等獎劉錦陽老師
— “她力量”校婦女工作委員會推出“教書育人獎”女教師采訪系列第二篇,今天就讓我們走近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劉錦陽老師。
大學時候的劉錦陽老師就對教書育人的教師職業十分向往。帶著成為一名大學老師的夢想,盡管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身邊的同學朋友紛紛選擇去外企、經商等發展方向,劉老師依然堅定地留在本專業,成為沐鸣2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的一名老師,並憑著一腔熱血和對教書育人事業的熱愛,從助教🔍、講師再到教授,講臺黑板前的一小方天地🤖,一站就是三十多年🧟。
最初來到沐鸣2♻,跟隨老一輩教師,就像師傅帶著徒弟,如何把課堂知識講授的深入淺出?如何更好地為學生答疑解惑?如何和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習如何教學那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對於老師這份工作,劉老師坦言,在從教之初,這是一份再平凡不過的職業,收入不高✮,工作辛苦。“那時候的老師雖然沒有很大的工作壓力,但是很清貧。”
即便如此👨🏽🍳,正是這種甘於平凡的生活,對功名利祿看得淡泊😘,讓劉老師並沒有被市場化、商業化的社會浪潮改變從教的初心,一步一個腳印,平靜卻充實地走到今天。
二十多年前,課堂上的硬件設施遠沒有現在的多功能教室完善。厚厚的一沓教案、密密麻麻的黑板板書,這兩樣東西往往是劉老師上課唯一而必須的兩個助手。而學生亦是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盡管現在的多媒體🐋、PPT😪、筆記本電腦成為上課的普遍工具,但是劉老師為了提高授課質量,在講解難點時盡量用板書“真正了解學生的狀態🫰🏻,真的把學生教好了,我才放心。”
除了堅持最傳統的上課模式以外🕠,劉老師每次上課結束💪,都會在教師休息室為同學們答疑解惑🚶🏻,下午五點多結束的課程👨🏻🔬,往往到了六點半,劉老師才能乘上回家的校車。在劉老師眼裏,答疑不應該是一項負擔。當面來不及完成的答疑🔐,下班回家後劉老師依舊會通過和學生線上通話完成,有時候線上交流說不清楚,劉老師就會一邊寫一邊和學生語音答疑。
這個習慣完全是出於自發的奉獻🏀。這份習慣一經堅持就是二十多年💥。
盡管平日的教學工作忙碌且辛苦☔️,但是,劉老師依然保持自己的愛好◼️,旅遊、練鋼琴、彈吉他,這些都是劉老師的生活所愛🚴♂️🫴🏽。
劉老師除了是在講臺上的那個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在生活中還是同學們的良師益友🍄。畢業多年的學生,依然和劉老師分享學業事業之外的生活經歷和個人話題💆🏻。對學生們來說,劉老師是傳授知識的領路人,同樣也是指引生活的傾訴對象和分享摯友✍🏿。
“我的職責是上好每堂課,教好每個學生。”談及教書育人獎👨👨👧👧,劉老師說道👩🏼🚀🦵🏻,“其實還有許多默默付出的老師們,他們淡薄名利、無私奉獻,值得我們學習。”
對於劉老師來說,教書育人,對學生,是一份職業🦏,是一個傳授知識,把學生“教會教好”的過程,而對自己👃🏿,則更像是一份職責🏃🏻,是老一輩教書人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的傳承🎙,是發自內心、源自本能的對老師職業初心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