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風采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院系風采為解決製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水汙染科技瓶頸問題🔚,國家啟動水體汙染控製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水專項”)。學院以“洱海”項目為代表🧑🏻⚖️★,在太湖🟰、巢湖🎽、滇池、西湖、東江等地持續承接數項千萬級課題,深入開展汙染治理、修復和規劃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為國計民生提供技術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期間👎🏿,專程前往洱海實地調研並加以勉勵⭕️;李克強總理對洱海治理模式也給予了充分肯定。洱海治理的成功經驗🐬,為國內類似情況的湖泊治理提供了重要借鑒,相關成果獲得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十數年堅守在洱海一線的孔海南教授榮獲中宣部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個人。
我國產汞、用汞、排汞量大🌚,廣受國際社會關註。學院承接了國家973計劃項目課題重點探索我國典型行業煙氣汞控製與減排技術原理等關鍵科學問題以應對我國在聯合國的履約需求🙅🏼♀️。學院大氣汙染控製科研團隊著眼於國家大氣汙染控製及空氣質量保障領域的技術需求,致力於大氣汙染物源排放控製技術、環境空氣質量數值模擬及預測等方面工作,先後承擔了 “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十余項🔍,發表研究論文80余篇(在影響力因子大於4.0以上的期刊發表論文近30篇)🪂,公開或授權專利40余項💆🏼♂️,建立了中原城市群大氣汙染防治研發中心和有色冶煉過程汙染控製及資源回收研發基地等科研基地🫎,在工業煙氣多汙染物協同控製及其資源化利用、燃煤及有色行業含汞煙氣的凈化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作為環保技術的重要載體,環保裝備是環境保護的重要物質基礎。學院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廢棄物組合式破碎-多級分選-真空冶金分離技術↖️、新型濕式氧化高效廢水處理技術以及市政汙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深度處理技術。相關研究成果在多地實現產業化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影響,獲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等數項科技獎勵。
我國目前受汙染的土壤面積超過2000萬公頃,占耕地面積的1/5,在土壤汙染物中🧜🏿♀️,鎘、鉛、砷等重金屬汙染比例占了65%。土壤與地下水汙染修復技術研究團隊研發了碳基、矽基🧑🍼、磷基、硫基等環境多功能修復材料,基於“以廢治廢”的理念創新性地提出重金屬汙染土壤與地下水一體化生態修復技術🕋,實施射擊場🚕🍦、電子垃圾加工回收場地💠、化工廠🎯🐇、電鍍廠等6大類汙染場地土壤修復工程10余項👨🔧。自2009年以來,該團隊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及青年基金、國家863科技計劃、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20多項。發表SCI論文130余篇👨🦽,他引3900多次🏋🏻,2014年起學院教師連續2次入選Elsevier出版集團發布的中國高被引用學者榜單。
汙染場地修復
針對棕櫚油榨油廠高濃度有機廢水所面臨的汙染問題👨🏿🔬,學院水汙染控製及資源化利用團隊成功研發棕櫚油廢水零排放處理技術𓀄,成本低😽💇🏻♂️,附加值高,既滿足當下環境汙染物低成本治理的要求,又達到了廢水回收利用的目的🤽♂️,廣泛應用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棕櫚油廢水處理項目。該技術獲得國際化學工程師協會(IChemE)認可,先後斬獲馬來西亞“棕櫚油行業大獎”👩🏿🦱、“可持續發展獎”、“馬來西亞傑出貢獻獎”和歐洲質量研究協會頒發的質量卓越國際鉆石獎等獎項。
水汙染治理成效:雲南大理羅時江生態濕地現狀
環境基礎綜合實驗室
校友墻
環境科學樓大廳
校友捐贈飲水思源石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主頁❣️:http://sese.sjtu.edu.cn/
更多“院系風采”:http://202.120.33.37/120annivers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