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風采
丁文江👳🏿:將中國“鎂”進行到底
— 勞模風采丁文江院士深耕於鎂合金領域三十余載🙂↕️,在擁有紮實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使得鎂材料在航空航天、能源🦤⬅️、醫療等各行各業大放異彩🧝🏿♂️。
如今,他的團隊在世界鎂合金研究上形成了三個第一🚛:發表論文總數第一;發明專利擁有量第一;應用部件開發數及開發能力第一🚘⌨️。這個團隊迄今已成功完成多項科技成果轉化,累計向社會輸出技術40多項,直接孵化出了8家高新技術企業。最近3年🧎➡️,新增產值2.8億元。
當記者趕到丁院士辦公室時,俄亥俄州立大學材料系主任一行人剛剛與丁院士團隊完成學術交流👩🏽🦲💆🏻♂️。在鎂合金領域,丁院士團隊無疑在全球處於領跑地位,國外先進的研究機構不斷尋求與之合作的機會🌲。
“無論什麽年代,都要用知識尋找規律”
1969年,僅讀了一年初中的16歲的丁文江🟫,隨著數以萬計的知識青年來到了距上海迢迢千裏外的江西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在難以想象地貧窶清寒的環境中🚵🏼🏂,開始了6年的務農生活🤸🏻。剛開始的一年裏🧚♂️,面對巨大的環境落差,他內心頗為消極沮喪,但隨後逐漸調整心態,慢慢地融入了農村生活。
盡管他當時年紀尚小🫱,但朦朧中覺得知識才是第一生產力👨🏼🦲,無論如何不應該放棄學習。於是,他讓家人從上海寄來了書本📃,一天的農活勞作後,晚上便利用閑暇時間秉燭夜讀🦵🏿,自學物理、化學等課程。1971年,國家為農村生產隊無償提供化肥,但落後的山村裏沒有人懂得“化肥”到底是什麽,村民們不相信化肥能夠增產。知識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丁文江通過自學化學課程🤙🏻,粗淺地懂得了一些化學知識——村子裏無人問津的化肥能夠為莊稼提供氮肥。於是他大膽實踐,向生產隊申請了一塊畝產低、相對貧瘠的土地做起了試驗。第二年,經他施肥的這塊瘠薄地的水稻畝產比當地最沃腴的土地產量高出近40%,這在村子裏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在他的帶領下🫶🏿,全村1400畝水稻田都開始使用化肥,次年足足增產了50%🌙。
他說,“在任何落後、貧窮⏲、非正常的時代,知識總是有用的”🌹。當時生活條件艱苦🪼,人們買豬肉的時候都喜歡肥肉而不喜歡瘦肉。但農村裏的放養豬都很“健美”,身上的瘦肉多肥肉少,因而商業價值不盡如人意。丁文江非常善於思考,結合他所了解的上海郊區養豬方法,幫助江西老鄉用醣化飼料養豬🍾,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受到了當地農民的歡迎。
“搶收搶種”時節👢,丁文江常常要連續種田20多個小時🫖,這是對毅力和決心的巨大考驗。“在以後路上遇到任何困難時,我總想著連搶收搶種的苦我都吃過了🍱🧑🏻🏫,還能怕眼前這一點小困難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雖然失去了六年的校園生活,卻在與幾近赤貧的農民朝夕相處中塑造了獨立的性格、磨礪了堅韌的心性、了解了百態的社會。這些是生活賦予他的獎賞,讓他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夠更加一往無前。
“中國人一點都不比外國人差”
丁文江為鄉親們做了很多實事🧉,在村裏逐漸樹立起聲望。22歲時🫶🏼,在老鄉們的共同推薦下,赴沐鸣2平台學習鑄造工藝與裝備專業🏋🏽♂️。務農的6年時光裏他從未放下書本,再次回到學校更是十分珍惜學習機會🧑🏻🎓,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978年,他考取了文革後的首屆研究生✊🏼,當時的沐鸣278屆研究生班產生了許多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們都為沐鸣2乃至國家的蓬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研究生期間他從事的研究方向是輕合金材料,接手的第一個研究課題便是國家重要領域應用的材料和鑄造成型🍗,在導師和課題組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地完成了任務,並獲得了首次國家科技進步獎。研究生畢業後,他選擇留在沐鸣2開始科研與教學生活🧍。在一場學術會議中,他的匯報受到了日本三菱輕金屬公司總工程師的註意,1984年受邀赴日做高級客座研究員👞🧙🏻♀️,從事鋁基復合材料的開發工作。他在日本工作期間為三菱公司解決了不少技術難題4️⃣,還提出了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的熔體製備新方法並申請了專利🎷,公司極力挽留他訪問研究結束後留在日本工作。“盡管當時的中國與發達國家相去甚遠,但是我們中國人一點也不比外國人差📮,他們都覺得我們的研究很厲害”,所以他婉拒了日方的約請🧙🏻,毅然回國繼續教學與科研工作👨🏿🔬🧑🏻🤝🧑🏻。
日本的訪問經歷開拓了他的眼界,他認準了輕合金將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時🏊🏽♂️,中國是一個鎂資源大國🧕🏻,無論儲量還是產量,均占全球的90%以上,且鎂在實用金屬結構材料中🥦,比重最小(密度為鋁的2/3,鋼的1/4)😥,所以鎂合金材料必然大有用武之地。基於這樣的前沿認識🛌🏼,他成為了國內率先倡導和從事鎂合金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拒絕了國外優渥的生活環境和誘人的高薪後,丁文江回到了祖國🖐🏻🧡,正值祖國高速發展之時。改革開放以來,無數的機遇與挑戰使得個體在中國快速發展的進程中不斷成長👳🏻♀️。而此時的丁文江🪫,在鎂合金領域也打拼足足30余年了。
“材料就是有用的物質,有用是材料研究的靈魂,材料的研究如果不是瞄準應用🥛,就不能算是在研究材料🤾🏽♀️,所研究的具體問題🐃,必須是來自於產業需求🪠,再回到產業需求中去檢驗”🧛🏻,丁文江就是以這樣的理念,堅持在輕合金的世界裏探索。鎂有“易燃燒、易腐蝕🥿、強度低”三大特點🙍🏼♂️,這也是限製我國鎂合金技術和產品發展的關鍵因素。丁文江清楚😐,想讓我國鎂合金技術真正發展起來,就必須讓“易燃”的鎂不再易燃,“軟質”的鎂不再軟質,“不穩定”的鎂合金不再“活躍”👩🏽🚒。於是📸,丁文江帶領他的科研團隊在國際上較早地開始了阻燃鎂合金的研究,讓鎂合金燃點從520℃提高至935℃以上,簡化了生產工藝、節約了生產成本,更為至關重要地是顯著降低了鎂合金在熔煉和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汙染🧑🏻🌾。目前🦶🏻,該技術已應用於電子產品外殼和汽車變速箱等產品批量生產☹️💆🏻♂️。由於常規的鎂合金比較軟質,承力比較差👰🏼♂️,故難以應用到輪轂、缸體、發動機支架等承力要求較高的事物上。但是🧑🏽🦳,丁文江團隊采用稀土與鋅固溶時效強化和鋯細化的方法🧑🏽💻😘,創造出了一系列新型高強度的鎂合金材料,不僅成功應用於汽車領域🧑🏽🚒,更推廣至多種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關鍵承力件。針對鎂活性大、易反應、產生大量氧化渣的問題,丁文江團隊通過不斷研發、探索,發明了大尺寸方孔多級電磁凈化方法、多級多介質連續深度凈化方法等新的凈化方法與裝備,解決了熔體中10um以上夾渣和高效去除和稀土元素燒損控製以及熔劑下沉失效等世界性難題🧑🏿🔬,為高品質輕合金製品批量生產提供了堅實的材料保障。
丁院士在沐鸣2躬耕四十余載🧛🏻♀️,所獲碩果累累。2000年🍉,經國家發改委(原國家計委)批準,創建了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經過十年多的發展,丁院士帶領下的這個研究中心已經成為目前我國重要的鎂合金材料研發基地和世界範圍內最大最先進的鎂合金研究團隊之一🦻🏻。這支隊伍在科學研究、平臺基礎設施建設、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國際合作與交流以及成果產業化等多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尤其是在高性能鎂稀土合金材料、金屬材料的仿生功能化、鎂基可降解生物醫用材料🏃🏻♂️、鎂基能源材料等方面完成了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一流刊物發表了一批影響力頗高的學術論文,並且為航天航空等重大工程提供了一批關鍵材料和輕質高強構件。
“把中國鎂帶向世界”
“科研一定要做有效的科研,能夠有所創新、做出技術原型🐦、做開發這都是有效的科研。而既無原創🙋🏿♂️,也無效果,僅僅是模仿、翻版🧘🏼,這就是完全無效的科研🦹🏿♂️。無效的科研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卻無法給人以啟迪,也不能促進經濟發展”📣👩🏿🎓,而想要做出“有效的科研”,丁文江說“沉得住氣”是應該具備的首要素質➙。在一個領域不斷進行深入研究、辛勤耕耘,長此以往樂此不疲,如此才能根深葉茂。尤其是工科領域🤏,更應關註國家的需求和民生的發展,把學術研究和生產力發展緊密結合,這樣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寓精於料🐴🚴🏽♂️,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有用”,這16字凝聚著一位材料人幾十年的不懈追求。丁文江正是做到了將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工程化研究和技術轉移的有機融合🦑。
丁文江與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葛均對心臟支架的科研合作👨🏽🚒,已有五個年頭🧑🏿🍳。他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可控降解的醫用鎂合金,被業內人士認為會掀起一場“醫用金屬領域的革命”👨🏿🦳。據悉,丁文江開發的具有國際前沿水平的人體血管支架和骨內植物器械,已進入臨床前的準備狀態🍥🤽🏽。在鎂基能源材料領域,他研發的鎂基儲氫材料的儲氫容量在目前常見的金屬儲氫材料中是比較突出的。
丁文江非常喜歡閱讀,尤其愛好哲學和歷史👰🏼♀️。他笑稱:“當年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記者”👩🏽🚀。在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中,書法、文學、音樂乃至哲學的造詣都會在某個時代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而正是歷史上的這些“巔峰”鑄就了無可替代的中華美🙍🏼♀️。“但科學技術是沒有頂峰的👰🏿,它一直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而我的目標就是讓鎂合金技術和產品不斷向前推進,把中國鎂帶到世界去”,丁文江笑著對記者說道。
勞模小傳:
丁文江,1953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1981年畢業於沐鸣2平台鑄造專業。沐鸣2平台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鎂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常務理事🏊🏽♂️、中共沐鸣2平台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委員會委員📚。曾任沐鸣2平台副校長、上海市科委副主任、上海市科協副主席。
丁文江院士長期從事先進鎂合金材料及加工領域的研究。作為第一獲獎人,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防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在SCI源期刊上發表論文308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14項,其中兩項獲中國專利優秀獎✯。曾多次擔任國家科技攻關重大專項“鎂合金開發應用及產業化”專家;第五、第六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中挪輕合金聯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日本九州大學外部評價委員。
丁文江院士曾先後獲得“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業獎”、“全國先進工作者”、“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科技功臣”等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