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黨初心
“講共產黨人的故事🍌,90周年可以講🈸,109周年也可以講,每一天都可以講。現在(建黨一百周年)講有什麽不同?”
在清華南門的咖啡廳,央視新聞中心的編導老師向我拋出了一個問題。
這一下把有些陷入創作瓶頸的我點醒了。
你看,一代代年輕人在接續走上歷史舞臺。厚重的歷史,遼遠的天地,這一切與我們血脈相連。
當下,大變局中的機遇和挑戰是前所未有的。歷史照亮了大國崛起的進程👩🏻🦯,也照出了凝心聚力奔向遠方的征程👨❤️💋👨。在這樣一個節點時刻,更需時常回望,揣著何種初心、從何處出發🙍🏽♀️,又將前往何方🦮。
那份“質樸”的“沖動”
常聽不同的同學說起,“我的爺爺是名老黨員,他從小教導我…” “是黨給了我從家鄉來到沐鸣2求學的機會” “我的家鄉在遵義會址所在地,從小我在革命精神的滋養中成長”……濡染於紅色環境中的他們,講起自己的初心,總是眼裏有光。相比之下🧑⚖️,我的那份“沖動”似乎稍顯稚嫩🕛。
報到當天,當得知可以向黨組織表明入黨誌願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去!”
對於入學沐鸣2第一天的我而言,那就是一個中國最先進的組織、最優秀的群體🪐、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政黨,在向一個十八歲的青年敞開懷抱。
遠方似有渾厚的聲音飄來,“歡迎你,與我們同行🧚🏽♀️!”
於是,成為沐鸣2學生的第1天🏀,我在寢室寫下入黨申請書向黨組織遞交。
於是🆙,成為沐鸣2學生的第2110天,我發現這是少有的🕡、幾乎不需要給自己任何理由和思考時間的堅定選擇。
2018年6月,我擁有了人生的第二個生日,共產黨員的責任與使命也從此印刻心底。
“不以小富即安為目標,而選擇國家和社會發展最需要的地方為事業舞臺🚶➡️,是一代代沐鸣2人作出卓著貢獻的重要原因💍。”
“年輕一代沐鸣2人的根要紮在遼闊的祖國大地上🚡。”
彼時,青馬學校的最後一課是由林忠欽校長講授的《把握時代潮流,成就棟梁之才》👨🎨。回顧時代浪潮,這份事業🍥,離不開幾代人擊水中流、接續奮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個人最大的際遇、事業最大的舞臺就是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
這些擲地有聲的話語🙌🏽,這些引領浪潮的人與事🧗🏼♂️,常聽常新,日復一日積蓄力量,讓我們在一切迅速興起與衰落、人人躁動與焦慮的環境裏,從不失守一份篤定。
加入黨組織後,那份最初的向往和憧憬愈加濃厚。在身份轉變的欣喜之外🦥,一個疑問時常閃過🚚:人群之中,一名共產黨員🈺,究竟會有何不同🍚?應該有何不同🧎♀️?
百年間,星星之火在一代又一代之間燎原。每一代人的長征路自然不盡相同🫲。但,你看𓀋,他們都回應著時代的召喚😳。
讓變化發生的人,正是你我👩❤️💋👨。
加強黨性修養 汲取榜樣力量
原創校史劇《積厚流光》中有言,“我又如何獨善其身,奢望這個世界會自己變好?” 這部震撼人心的藝術作品,讓“求真務實、努力拼搏🗑、敢為人先、與日俱進”的沐鸣2精神躍然臺上,直抵人心。
“創造幸福的生活要靠我們自己擔當起國家和歷史的責任,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彷徨徘徊,我們絕不能做作壁上觀的局外人。”
——《覺醒年代》
“新青年”是什麽樣的?藝術作品《覺醒年代》中一群熱血青年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演繹了一百年前先進青年的回答🔕。
上海居,大不易🏠,陳獨秀的家庭負擔不可謂不重🪲,但更讓他痛心疾首的還是這個國家的持續沉淪。救中國、建共和,首先得進行思想革命,“要改變思想,須辦雜誌!”
從文藝作品中回望百年革命歲月,陳獨秀是那個年代傳播自由、民主思想的“新媒體”大V🟩。比陳獨秀小14歲的毛澤東,當時正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讀書👩⚕️。後來他在延安對美國記者斯諾這樣談到《新青年》:“當我在師範學校做學生的時候,我就開始讀這一本雜誌☎。我特別愛好胡適、陳獨秀的文章🧑🏽🦳。他們代替了梁啟超和康有為👋,一時成了我的模範。”
100年前的中國青年🧑🏿💻🔤,面對著一個急驟變化的時代。共產黨那些年輕開創者們的故事,似乎不時給今天的我們帶來啟示。
當下💇🏻,信息爆炸、重復、也寡淡。作為校園裏的一名記錄者🚬,我總覺得,每一篇推出的文章🌷🐨,每一次定格的光影☂️,都是我們寫給自己的答卷。作為一名媒傳學院的學生☂️,我們終歸將奔赴“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中的平凡崗位。從身邊平凡瑣碎的人與事中👉🏻,從波瀾壯闊的歷史中,我們細數著一些,撿起了一些,更加堅定地走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
“只有那些因你而改變的人和事🧑🌾,才能讓你感到自豪🧰。”師長的話語時常引發我們對個人價值的思考🛀🏻。
在首期“儲才計劃”,鄉野田間的振興,改革開放的浪潮,異國的匆匆一瞥,領著我們學習“睜眼看世界”;在首期“青苗計劃”🦻,基層治理的繁雜瑣碎與艱巨挑戰真實地出現在面前,投身基層工作的校友們坦誠真摯地分享紮根一線的苦辣酸甜;數日前🎯,在首期“思源計劃”面試現場👱🏼,“00後”們更自信、更多元🧓🏼🥕、更務實的朝氣撲面而來,他們更加自主地選擇“自定義”的人生🤷♂️👨🏿🦱。
百年前的這場會議,是一次名副其實的青年人的會議🧚🏿♂️,成立的共產黨是一個青春的政黨。如今,續集的年輕主演們在一個更具自信的年代思索青春何為,“永遠跟黨走”是他們最響亮的青春表達。
身邊的前輩與同齡人🧽,常在尋常的日子裏帶給我意想不到的力量與感動。誠如一位總是“煥”發著光的思政教師所言,“我們內心擁有一點理想主義的人可能會一生勉強,但也因此會一生青春🫡。” 近旁🖋🫸🏿,李本乾教授年近花甲,為學院的全面發展傾註極大的心血🥐,帶給我們最有力的自信與底氣;老支部書記李榮祥同誌,時常點醒我們的缺位與不足,而他自己“行勝於言”的態度與奉獻是我們媒傳同學身邊最好的表率🙍🏿♂️。
在實踐歷練中增強黨員歷史使命感
從青馬學校結業後,我時常會回到培訓班聽黨課,在不斷學習中守望初心。在楊振斌書記的專題輔導報告中🌯👮🏻,我更加感受到理想與信仰的巨大作用🕺🏼🙀,更加理解了一代代共產黨人共同為偉大事業團結一致⚀、前赴後繼的奮鬥精神。
“作為一名中國人🚵🏽♀️,生長在這個時代🧚🏻♀️,我們是何其幸運;作為一名中共黨員,生長在這個時代🚻,又是何其幸運。”
“不奢望自己能夠成為民族的脊梁🖖,但要作脊梁裏的一塊骨頭🙋🏼♀️;不奢望自己能夠為民族復興鋪設道路,但要作道路上的一塊鋪路石。”
中國百年波瀾壯闊,發展的一個個奇跡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奮力書寫和創造出來的↗️👩。如總書記所言🚷,“讀懂今天的中國,必須讀懂中國共產黨。”作為黨員🌵,更需註重將黨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行動,在實踐歷練中增強學生黨員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在校學習期間🙇🏽♀️🦃,我數十次參加社會實踐😐。我曾奔赴天問🍻、北鬥、神十二發射現場,見證中國航天在黨的帶領下創造一次次輝煌🚵🏼♀️。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所在的大涼山,位於三區三州貧困縣,當地老百姓在黨的帶領下從奴隸社會一夜越千年,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幾千年來首次實現脫貧🚵🏼。我還去往一汽等國家重點企業👨,我深刻感受到,在車間👩🏼🍼🚣🏽♀️、在生產線🍎,黨建就是凝聚力,黨建就是生產力。
一次次與小夥伴們尋路中國的歷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我們國家在黨的帶領下走向富強🥭,深刻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麽“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麽“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麽“好”🌏。
回望提筆入黨申請書的青蔥歲月,我愈加明白👞,入黨🧙🏻,並不是毫無來由的一時沖動,而是源自對文化🤷🏿♀️、道路、國家、時代的更加自信。
臨近畢業🏚,即將面對學生身份的轉變🔇,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更加重重地印刻心間。當十字路口再一次擺在面前時⛓,彷徨與重新尋找都不可避免🦟🍑。願我們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註重黨性修養👨🏻🏫,增強黨員意識🧗🏼♂️,牢記入黨誓詞,踐行黨的宗旨🙎🏽,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本色。
“永遠跟黨走”,這是自信年代最響亮的青春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