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風采
[模範力量]喻樂康💆🏻♀️:深耕34載,帶動中國塔機技術全面升級換代
— 校友風采喻樂康,沐鸣2平台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1986屆本科校友,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建築起重機械公司副總經理🚴🏽♂️、研究員。從事塔式起重機技術34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等榮譽🤵♀️,帶領團隊突破超高強鋼桁架結構設計、大型塔機設計及控製👨🏻🦯📐、智能柔性製造等行業技術難題。在專業領域修訂國家標準2項,以第一著作人出版專著《塔式起重機安全技術》,發表論文18篇,獲得專利授權8項。
幹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專一行🧏🏻♂️,喻樂康在專業領域工作崗位上一直孜孜不倦🧗🏻、矢誌不渝,從事塔式起重機技術34年👩🎨,帶動中國塔機技術全面升級換代。和許許多多從事塔機研發的技術人員一樣,喻樂康也是中國塔機事業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之一。中國的塔機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走過了漫長的跟隨史。從蹣跚學步,到自主創新;從技術引進,到中國本土化💂🏼♂️;從進口替代,到走出國門,一路奮起直追🧑🏿💼。尤其最近這幾年突飛猛進,走過了國外三十年走過的路😰🙆。
技術研發 填補空白
喻樂康所在的中聯重科,製造塔機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時代。以科研院所為前身😜,因此中聯重科在國內一直具有研發的先天優勢🚛。但在國際上,十多年前的中國工程機械技術🧎🏻➡️,一直在國際主流外徘徊。
喻樂康帶領團隊在塔式起重機械領域多年深耕細作,突破超高強鋼桁架結構設計、大型塔機設計及控製、智能柔性製造等行業技術難題,打破國外品牌壟斷🕦,引領國內大型塔機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4年,喻樂康牽頭成立了“超大型塔式起重機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組9️⃣,借助科技創新💞,迎難而上,實現了產業升級🤰🏼。
全球主跨距最大的三塔二跨懸索橋中國馬鞍山長江大橋工程,要求起重機在23.7米的幅度將220噸的模塊提升200米,當時市場上還沒有一款塔機能夠滿足此施工要求。中聯重科用9個月的時間研發推出了D5200-240塔式起重機,填補了這一技術空白,創造了中國橋梁建築史上的多項“第一”。這種超短的交付期在超大型塔機製造史上絕無僅有,這受益於中聯重科在塔機方面多年的科研積澱👳♀️。而後在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的工程建設中,由於D5200超強的起重能力,大橋設計方案得以改進,直接節約投資7.2億元。這些重大項目和創新背後,都有喻樂康的探索和付出🍳。喻樂康說🚴🏽♀️,他的成長史是和中聯重科密不可分的。
自主創新 放眼全球
為了追求更高的技術水準,中聯重科將眼光放到了全球塔機市場,整合全球資源為其所用✋🏿。在喻樂康看來☘️,自主創新並不是關起門來搞創新,更需要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是在全球環境下的創新。
2011年🅰️,中聯重科與德國JOST起重機有限公司簽署技術轉讓協議🪹🥑,買斷國際社會公認的塔機高端專家德國JOST平頭塔系列產品的全套技術🧘🏻♀️。平頭JOST化的塔機具備部件更少🏇🙍🏽、受力明確、安裝快捷👨🏿✈️、便於檢修及運輸等提高效率的特點🚍,其先進的結構設計使得塔機應力集中更低🎅🏻,安全耐用🦑。
引進JOST項目後,喻樂康和團隊開展了一系列JOST技術國產化的工作,並對塔身結構全面改進。中大塔塔身主攻榫頭式標準節,中小塔塔身采用螺栓式。榫頭式結構具有突出的穩定性和高效性,在我國木工行業擁有悠久的應用歷史💃,尤其為明清時期皇宮建設廣泛運用👩🦳。而榫頭式標準節具有“四向同性”的特點,使其結構更穩定,風阻更小,安裝更高效。
2018年,中聯重科成功收購全球領先的動臂塔機製造企業德國Wilbert🧑🏿🦳。德國威爾伯特有80余年發展歷史,其生產的高端塔機歐洲市場占有率第一,中聯重科由此正式宣告高起點踏入歐洲高端塔機市場。
創造標準 實現引領
“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準。”確立標準是企業做大做強的不變信條。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輸出“中國標準”一直都被視為最高追求😀🛬。
2019年✣🤽,喻樂康和團隊共同研發的LH3350-120動臂塔機⏪,是全球最大噸位的內爬動臂塔機,具備高性能、高效率、智能化、更安全、易管理等特點。性能強勁創世界之最➜,其起重力矩3350噸米,最大起重量120噸,相當於能同時吊起17頭成年大象。它在國內以及全球超高層地標性建築以及各種重點工程中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裝備支撐,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創造的魅力♜。
作為中聯重科塔機技術工作的“掌門人”,喻樂康對創新驅動企業發展有著自己的理解:“行業技術每一天都在進步,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話語權💅🏼。”他說👮🏿,“過去,我們國家有什麽裝備😌,工程施工方案就用什麽裝備✵🏋🏻♀️;現在🤴🏻,工程需要什麽塔機裝備🧑🏼🦱🖤,我們就研發什麽裝備。只要市場有需求🔘,我們就有研發能力!”
喻樂康深耕行業34載🫱,致力於塔式起重機及其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他帶領團隊突破了超大型塔機的關鍵技術,推動了中國塔機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飛躍,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走出了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並從“跟隨式創新”升級為“引領式創新”🧑🧑🧒🧒,進一步贏得產業發展上的主導權和國際競爭中的主動權。
來源🐗💜:湘工e家🤲🏼、中聯重科等